第383章 大战前,陆远睡得很安心
“围棋,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
我看所谓的极东新军,东一鎯头西一棒子,
看上去里胡哨,在我看来,不过是个处处漏风的大草包!”
董总督很是看不起沈北玄,
一个臭卖鱼的,走了狗屎运,
仗着人多,全凭侥幸推翻郡守,
他懂带兵吗?
就人五人六搞什么整训新军,他大概还不清楚,
拿刀拿枪,就算能开洋枪的,都算不得真正的兵,
因为极东临海,所以六个野战团,便在北西南三面平均布防,简直愚蠢到极点!
吴子玉也是一员悍将,一面奉承总督,一面观察极东军的布防,
久病成医,打老仗的将临,也算得上半个战术大师,
董总督说的没错,
这种处处设防,处处漏洞的防御,简直外行到不能再外行了!
“大人高瞻远瞩,想那沈家小儿骤升高位,
免不了好大喜功,夸耀武力,但,骨子里仍是没见识的土老二!”
董之张微笑着考校道:
“若由子玉带兵,要多少人马围剿,大致怎么打?”
吴子玉想了想,理清思绪,谦虚的答道:
“末将需要五万大军,南北呼应,待其首尾不能兼顾时,
再发起雷霆突击,一个月左右,剿灭极东叛军!”
兵法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说法,
因此,面对一万两千余极东新军,两江名将吴子玉,没有丝毫的骄狂。
董之张点点头,对这个战略表示认可。
能成为坐镇地方的总督,文韬武略,绝对在及格线以上。
另一方面,吴子玉要五万大军,摆明着是想当三州总指挥,
两江州府兵名册上四万,实际只有两万八,
江北州和江南州的兵力,大概率不如两江州,
朝廷的命令:三州合力围剿极东叛军,不可使一人漏网!
另外,在围剿战中,明确以两江州为主,另两州为辅,
打仗就是打钱,
故此,江北江南州不可能全军出动,这是人之常情。
董之张问道:“哦,如果有具体方略,不妨说一说……”
吴子玉指点着说道:
“诚如大人所言,极东叛军处处设防,
那末将便令江南江北的府兵,出兵佯攻,
不用多,只要他们能纠缠住各自当面的叛军,
我方全军出动,一口气吞掉当面的两个叛军团,
一旦极东郡治,暴露在我军的炮口之下,此战也就没有任何悬念!
大致上,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疲兵期、作战期和绞杀期!”
董之张笑容可掬,连连点头,
“很好!子玉有勇有谋,必能凯旋而归!不过嘛……”
听话听但是,吴子玉立刻恭谦地说道:
“请大人训示!”
“朝廷限期一个月,可我们做臣子的,必须为君分忧……
作战计划最好能压缩一下,尽早完成平叛,也能提振一下士气!”
蒂法王国官场的潜规则之一:
提前或超额完成上级的要求,表明下级很能干,
虽说没有明文规定,必须这么做,
但,这么干的官员,很容易获得晋升,
众所周知,混官场的就没有傻子,所以这也成了惯例,
吴子玉明知这么干可能导致计划紧张,说不定带来更多伤亡,
但他不敢违抗顶头上司的意志,
反正自己又不用冲锋陷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
于是,他咬咬牙,断然说道:
“那便25日……可否?”
董之张满意地说道:
“如此,甚好!
去吧,我会在太白楼,提前预订庆功宴!等你凯旋!”
三州联合围剿大军,兴兵出征,
江南江北两州的府兵,各出动一万人马,分别牵制当面的极东新军。
而,两江州摆出“狮子搏兔”的架势,
调集了约两万人,从京口通口码头兵分两路,秘密跨江北下,
两路人马过江后,对驻扎在吴松的极东新军第一团,快速形成半包围态势,却并未大举进攻。
接二连三的警报声,迅速在极东新军参谋本部拉响。
巨幅极东沙盘上,红蓝黄绿四地的兵力和攻防,全部标出。
陆远带着八董会抵达时,军长朱英俊、副军长王老五,已经就位。
还有十余名参谋人员,
围着沙盘,瞅着各色小旗,指指点点,小声交流。
见陆远到来,所有人齐齐立正,敬礼,
“董事长好!”
陆远走到沙盘前,举手向众人回礼,随后问道:
“稍息!具体什么情况?”
参谋长蒋松坡,率先站了出来,
五年前,他作为伊豆士官学校留学生,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归国,被分配到极东郡兵本部,原以为能学有所长,
可是,郡守只顾着捞钱,郡兵管理和建设上面一团糟,
蒋松坡一年内,连续三次递交万字“强军策”,均被束之高阁,
像他这种性情耿直,不懂得和光同尘的“白乌鸦”,注定会被排挤歧视,
果然,第二年,蒋松坡就被明升暗降,发配到“军史馆”当馆长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当其拉新军在其拉邦崭露头角时,他坐不住了,
再次建言献策,提醒郡守,
尽早调集大军扑灭其拉新军,否则等到“星火燎原,悔之晚矣”,
尤其,他还不顾场合地,提到自己三篇《强军策》早有预警,
这等于打了郡守的脸,在官场上属于大忌,
就这样,蒋松坡的馆长也被撸了,直接贬到军马处当起了“弼马温”。
心灰意冷的他,本以为永无出头之日,
然而,时来运转不由人,
陆远查看军事人员档案时,
意外发现,极东郡兵中,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学贯蒂洋的杰出军事人才。
好家伙,伊豆士官学校第一名!
咦?
郡兵第二参谋……军史馆长……弼马温?
你搁这搞笑呢?
立马召见,一见之下……相见恨晚,执手无语凝噎……
陆远是真的捡到宝了,当即拍板,
“松坡前辈,新时代来了,就别窝在马圈了,
给我当参谋长吧,极东最优秀的子弟兵,都交给你来带!”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或者说,士为知己者死,
反正,蒋松坡现在位列王老五之后,成了极东新军第四号人物。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大权在握的蒋松坡,也没辜负陆远的信任,
他废寝忘食,脚不沾地的,在军营中摸爬滚打,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凭着资历和过硬的军事素质,
便将郡兵和其拉新军,整合成焕然一新的极东新军,
被士兵们,私底下敬称为“极东军之母”,
三州大军围剿之前,蒋松坡便和一众参谋,进行过数十次沙盘模拟,
正因为如此,他才镇定自若地说道:
“今晨六点,两江、江北江南三州府兵,
突然出动,对我前沿阵地进行试探进攻。
其中,江南江北以火炮轰炸为主,
两江府兵则派出多股小队,抵近防御工事袭扰,均被我军一线部队挡住……
据军情处情报显示,江南江北分别出兵约五千余,
而两江府兵则超过一万,目前正在打探进一步消息……”
听完概况,陆远点点头,问道:
“嗯,既如此,参谋本部,有哪些应对之策?”
蒋松坡胸有成竹,地说道:
“三州同时向极东进攻,必然是朝廷兵部统一下令,
很大可能是,以江南江北府兵为佯攻牵制,
两江府兵以优势兵力,强力击破一团二团防御,杀进郡城……
不过,三州府兵似乎在各自为战,缺少相互的配合或默契,
因此,我军可以将计就计,按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以快打慢,在运动战中,先后吃掉北面两支部队,
如此,不但打破包围圈,亦对两江府兵进行反包围,
最后,中心开,决战决胜!
是否可行,请董事长决断……”
陆远大手一挥,爽快地笑道:
“你们不要问我,直观放手去打,我是来当勤务兵的!”
蒋松坡心情激荡,喜上眉梢,
四地近十万军队混战,这机会寻常遇不着,
而沈董事长,又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的境界,
所以,这一仗必须打好!打出彩!
他和朱英俊、王老五沟通后,很快达成共识,逐一发布命令。
“南方战线,一团坚守阵地,二团一营前出,务必保障一团后路!”
“是!”
传令兵立刻接令策马而去,
蒋松坡将视线看向北面,继续发布命令:
“五团六团,连同军直属炮兵一营、特战大队一中队、工兵营、水上支队、汽运队,
快速机动到江南府兵侧后,配合三团,在明日凌晨四时,发起反击围歼战,
记住,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结束战斗!”
“是!”
第二名传令兵奔出参谋本部,
蒋松坡继续说道:
“命令四团于今晚子时开始,对当面的江北府兵,
展开多波次小股夜袭,务必缠住他们!”
“是!”
第三名传令兵,带着命令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这次需要调动,相当于三四个团的兵力,
一声令下,辎重团、汽车运输队和水上支队,
按照预案,将一线精锐部队和重装备,在最短时间运抵战场附近,
这得益于,陆远坚持全军摩托化的战略,
当然,现在极东新军,
只有二十多辆卡车,百余架骡马拉车,一次投放最多千把来人,
不过呢,多亏了预案,在征用社会车辆方面,
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将登记在册的卡车、通勤班车、马拉大车等,
有条不紊的征集起来,此举,使得投放兵力成倍增长,
加上,三处主战阵地,陆远均修建了战备公路,
因此,每隔三小时,蒋松坡就能投放一个团到战场上,
也幸亏,这回,是极东新军的内线作战,
要不然,如此大规模兵力上百里的机动,还真不赶趟。
当夜十二点前,所有参战兵力,秘密部署到位,
此时,四团派出十余只小分队,
大范围进行“磁性作战”,袭扰江北府兵的防守阵地和后方驻地。
江北州副总兵接获通报,一面向后方请求增援,
一面按照传统战术,下令全军严防死守,不可冒险出击浪战。
在江北府兵阵地东南三十里处,
江南州府兵阵地,依旧风平浪静,绝大部分官兵都进入梦乡。
凌晨三时,极东新军三五六团,以及各支配合部队,
被统一叫醒,整理装备,吃喝拉撒,进入攻击阵地……
凌晨三时五十五分,极东军参谋本部,
同样被唤醒的陆远,洗漱过后,笑呵呵地对朱英俊说道:
“朱军长不会一直没睡吧?”
朱英俊耸耸肩,没有否认,
不仅他,就连王老五、蒋松坡和大多数参谋,都熬夜等着,
这一仗,关系到极东新军的生死存亡,
能不紧张吗?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陆远的定性,
居然在行军床上,呼呼大睡,实在有“泰山崩于前而不瞬”的气度。
陆远和众人一样,就着咸菜啃馒头,
就算不小心噎着,也只能喝点姜汤顺一顺。
王老五一直很敬佩陆远的本事,
“董事长是不是未卜先知,知道这一仗稳赢?”
见众人关注过来,陆远笑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只要我们的部队,平时训练到位,就不用担心,
而且,已经到这节骨眼上了,急或不急没多少区别。”
朱英俊忽然笑道:
“董事长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这意思,对吧?”
陆远点头,说道:
“没错!只要战士们训练到位士气高昂,
作战计划不出大问题,装备跟得上,没道理会输。”
王老五是草根出身,对蒋松坡的学识和专业,一直艳羡不已,
“那也得参谋长指挥得当,
用兵如神……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个一招半式的?”
蒋松坡赶紧谦虚地说道:
“哪里,没有董事长的统率有方,保障得力,
双方硬拼的话,想赢还真挺不容易的……
其实,在其拉围城战中,董事长以少打多,
以弱胜强的指挥,堪称世界顶级战术大师……”
这句话明显有吹捧成份,但,满屋子人,都不觉的,
毕竟陆远的军队最高指挥权,是靠他自己硬生生打出来的,
普通人,从内心深处,都有慕强心理。
陆远笑道:“哎,好好地,怎么说到我了?”
众人看他心情好,便哄笑起来,纷纷喊着,
让董事长“传经送宝”,哪怕讲解典故也好。
盛情难却之下,陆远嘿嘿一笑,也不推辞,
“其实吧,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自古以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战斗,
从来没有过‘以少打多,以弱胜强’……都是恃强凌弱!”
啊!?
众人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看向陆远,
董事长是在开玩笑嘛?
朱英俊和他很熟悉,双方又是郎舅关系,
直接开口问道:“不可能吧?
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彭城之战,还有官渡、赤壁,
这些战役,不都是以少胜多的嘛?”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难道还错了不成?
陆远淡定地说道:
“还真不是!”
蒋松坡虚心求教:“卑职愿闻其详!”
陆远点头:“道理很简单,把战役拆分之后,你们就会发现……”(本章完)
我看所谓的极东新军,东一鎯头西一棒子,
看上去里胡哨,在我看来,不过是个处处漏风的大草包!”
董总督很是看不起沈北玄,
一个臭卖鱼的,走了狗屎运,
仗着人多,全凭侥幸推翻郡守,
他懂带兵吗?
就人五人六搞什么整训新军,他大概还不清楚,
拿刀拿枪,就算能开洋枪的,都算不得真正的兵,
因为极东临海,所以六个野战团,便在北西南三面平均布防,简直愚蠢到极点!
吴子玉也是一员悍将,一面奉承总督,一面观察极东军的布防,
久病成医,打老仗的将临,也算得上半个战术大师,
董总督说的没错,
这种处处设防,处处漏洞的防御,简直外行到不能再外行了!
“大人高瞻远瞩,想那沈家小儿骤升高位,
免不了好大喜功,夸耀武力,但,骨子里仍是没见识的土老二!”
董之张微笑着考校道:
“若由子玉带兵,要多少人马围剿,大致怎么打?”
吴子玉想了想,理清思绪,谦虚的答道:
“末将需要五万大军,南北呼应,待其首尾不能兼顾时,
再发起雷霆突击,一个月左右,剿灭极东叛军!”
兵法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说法,
因此,面对一万两千余极东新军,两江名将吴子玉,没有丝毫的骄狂。
董之张点点头,对这个战略表示认可。
能成为坐镇地方的总督,文韬武略,绝对在及格线以上。
另一方面,吴子玉要五万大军,摆明着是想当三州总指挥,
两江州府兵名册上四万,实际只有两万八,
江北州和江南州的兵力,大概率不如两江州,
朝廷的命令:三州合力围剿极东叛军,不可使一人漏网!
另外,在围剿战中,明确以两江州为主,另两州为辅,
打仗就是打钱,
故此,江北江南州不可能全军出动,这是人之常情。
董之张问道:“哦,如果有具体方略,不妨说一说……”
吴子玉指点着说道:
“诚如大人所言,极东叛军处处设防,
那末将便令江南江北的府兵,出兵佯攻,
不用多,只要他们能纠缠住各自当面的叛军,
我方全军出动,一口气吞掉当面的两个叛军团,
一旦极东郡治,暴露在我军的炮口之下,此战也就没有任何悬念!
大致上,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疲兵期、作战期和绞杀期!”
董之张笑容可掬,连连点头,
“很好!子玉有勇有谋,必能凯旋而归!不过嘛……”
听话听但是,吴子玉立刻恭谦地说道:
“请大人训示!”
“朝廷限期一个月,可我们做臣子的,必须为君分忧……
作战计划最好能压缩一下,尽早完成平叛,也能提振一下士气!”
蒂法王国官场的潜规则之一:
提前或超额完成上级的要求,表明下级很能干,
虽说没有明文规定,必须这么做,
但,这么干的官员,很容易获得晋升,
众所周知,混官场的就没有傻子,所以这也成了惯例,
吴子玉明知这么干可能导致计划紧张,说不定带来更多伤亡,
但他不敢违抗顶头上司的意志,
反正自己又不用冲锋陷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
于是,他咬咬牙,断然说道:
“那便25日……可否?”
董之张满意地说道:
“如此,甚好!
去吧,我会在太白楼,提前预订庆功宴!等你凯旋!”
三州联合围剿大军,兴兵出征,
江南江北两州的府兵,各出动一万人马,分别牵制当面的极东新军。
而,两江州摆出“狮子搏兔”的架势,
调集了约两万人,从京口通口码头兵分两路,秘密跨江北下,
两路人马过江后,对驻扎在吴松的极东新军第一团,快速形成半包围态势,却并未大举进攻。
接二连三的警报声,迅速在极东新军参谋本部拉响。
巨幅极东沙盘上,红蓝黄绿四地的兵力和攻防,全部标出。
陆远带着八董会抵达时,军长朱英俊、副军长王老五,已经就位。
还有十余名参谋人员,
围着沙盘,瞅着各色小旗,指指点点,小声交流。
见陆远到来,所有人齐齐立正,敬礼,
“董事长好!”
陆远走到沙盘前,举手向众人回礼,随后问道:
“稍息!具体什么情况?”
参谋长蒋松坡,率先站了出来,
五年前,他作为伊豆士官学校留学生,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归国,被分配到极东郡兵本部,原以为能学有所长,
可是,郡守只顾着捞钱,郡兵管理和建设上面一团糟,
蒋松坡一年内,连续三次递交万字“强军策”,均被束之高阁,
像他这种性情耿直,不懂得和光同尘的“白乌鸦”,注定会被排挤歧视,
果然,第二年,蒋松坡就被明升暗降,发配到“军史馆”当馆长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当其拉新军在其拉邦崭露头角时,他坐不住了,
再次建言献策,提醒郡守,
尽早调集大军扑灭其拉新军,否则等到“星火燎原,悔之晚矣”,
尤其,他还不顾场合地,提到自己三篇《强军策》早有预警,
这等于打了郡守的脸,在官场上属于大忌,
就这样,蒋松坡的馆长也被撸了,直接贬到军马处当起了“弼马温”。
心灰意冷的他,本以为永无出头之日,
然而,时来运转不由人,
陆远查看军事人员档案时,
意外发现,极东郡兵中,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学贯蒂洋的杰出军事人才。
好家伙,伊豆士官学校第一名!
咦?
郡兵第二参谋……军史馆长……弼马温?
你搁这搞笑呢?
立马召见,一见之下……相见恨晚,执手无语凝噎……
陆远是真的捡到宝了,当即拍板,
“松坡前辈,新时代来了,就别窝在马圈了,
给我当参谋长吧,极东最优秀的子弟兵,都交给你来带!”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或者说,士为知己者死,
反正,蒋松坡现在位列王老五之后,成了极东新军第四号人物。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大权在握的蒋松坡,也没辜负陆远的信任,
他废寝忘食,脚不沾地的,在军营中摸爬滚打,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凭着资历和过硬的军事素质,
便将郡兵和其拉新军,整合成焕然一新的极东新军,
被士兵们,私底下敬称为“极东军之母”,
三州大军围剿之前,蒋松坡便和一众参谋,进行过数十次沙盘模拟,
正因为如此,他才镇定自若地说道:
“今晨六点,两江、江北江南三州府兵,
突然出动,对我前沿阵地进行试探进攻。
其中,江南江北以火炮轰炸为主,
两江府兵则派出多股小队,抵近防御工事袭扰,均被我军一线部队挡住……
据军情处情报显示,江南江北分别出兵约五千余,
而两江府兵则超过一万,目前正在打探进一步消息……”
听完概况,陆远点点头,问道:
“嗯,既如此,参谋本部,有哪些应对之策?”
蒋松坡胸有成竹,地说道:
“三州同时向极东进攻,必然是朝廷兵部统一下令,
很大可能是,以江南江北府兵为佯攻牵制,
两江府兵以优势兵力,强力击破一团二团防御,杀进郡城……
不过,三州府兵似乎在各自为战,缺少相互的配合或默契,
因此,我军可以将计就计,按照“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以快打慢,在运动战中,先后吃掉北面两支部队,
如此,不但打破包围圈,亦对两江府兵进行反包围,
最后,中心开,决战决胜!
是否可行,请董事长决断……”
陆远大手一挥,爽快地笑道:
“你们不要问我,直观放手去打,我是来当勤务兵的!”
蒋松坡心情激荡,喜上眉梢,
四地近十万军队混战,这机会寻常遇不着,
而沈董事长,又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的境界,
所以,这一仗必须打好!打出彩!
他和朱英俊、王老五沟通后,很快达成共识,逐一发布命令。
“南方战线,一团坚守阵地,二团一营前出,务必保障一团后路!”
“是!”
传令兵立刻接令策马而去,
蒋松坡将视线看向北面,继续发布命令:
“五团六团,连同军直属炮兵一营、特战大队一中队、工兵营、水上支队、汽运队,
快速机动到江南府兵侧后,配合三团,在明日凌晨四时,发起反击围歼战,
记住,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结束战斗!”
“是!”
第二名传令兵奔出参谋本部,
蒋松坡继续说道:
“命令四团于今晚子时开始,对当面的江北府兵,
展开多波次小股夜袭,务必缠住他们!”
“是!”
第三名传令兵,带着命令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这次需要调动,相当于三四个团的兵力,
一声令下,辎重团、汽车运输队和水上支队,
按照预案,将一线精锐部队和重装备,在最短时间运抵战场附近,
这得益于,陆远坚持全军摩托化的战略,
当然,现在极东新军,
只有二十多辆卡车,百余架骡马拉车,一次投放最多千把来人,
不过呢,多亏了预案,在征用社会车辆方面,
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将登记在册的卡车、通勤班车、马拉大车等,
有条不紊的征集起来,此举,使得投放兵力成倍增长,
加上,三处主战阵地,陆远均修建了战备公路,
因此,每隔三小时,蒋松坡就能投放一个团到战场上,
也幸亏,这回,是极东新军的内线作战,
要不然,如此大规模兵力上百里的机动,还真不赶趟。
当夜十二点前,所有参战兵力,秘密部署到位,
此时,四团派出十余只小分队,
大范围进行“磁性作战”,袭扰江北府兵的防守阵地和后方驻地。
江北州副总兵接获通报,一面向后方请求增援,
一面按照传统战术,下令全军严防死守,不可冒险出击浪战。
在江北府兵阵地东南三十里处,
江南州府兵阵地,依旧风平浪静,绝大部分官兵都进入梦乡。
凌晨三时,极东新军三五六团,以及各支配合部队,
被统一叫醒,整理装备,吃喝拉撒,进入攻击阵地……
凌晨三时五十五分,极东军参谋本部,
同样被唤醒的陆远,洗漱过后,笑呵呵地对朱英俊说道:
“朱军长不会一直没睡吧?”
朱英俊耸耸肩,没有否认,
不仅他,就连王老五、蒋松坡和大多数参谋,都熬夜等着,
这一仗,关系到极东新军的生死存亡,
能不紧张吗?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陆远的定性,
居然在行军床上,呼呼大睡,实在有“泰山崩于前而不瞬”的气度。
陆远和众人一样,就着咸菜啃馒头,
就算不小心噎着,也只能喝点姜汤顺一顺。
王老五一直很敬佩陆远的本事,
“董事长是不是未卜先知,知道这一仗稳赢?”
见众人关注过来,陆远笑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只要我们的部队,平时训练到位,就不用担心,
而且,已经到这节骨眼上了,急或不急没多少区别。”
朱英俊忽然笑道:
“董事长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这意思,对吧?”
陆远点头,说道:
“没错!只要战士们训练到位士气高昂,
作战计划不出大问题,装备跟得上,没道理会输。”
王老五是草根出身,对蒋松坡的学识和专业,一直艳羡不已,
“那也得参谋长指挥得当,
用兵如神……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个一招半式的?”
蒋松坡赶紧谦虚地说道:
“哪里,没有董事长的统率有方,保障得力,
双方硬拼的话,想赢还真挺不容易的……
其实,在其拉围城战中,董事长以少打多,
以弱胜强的指挥,堪称世界顶级战术大师……”
这句话明显有吹捧成份,但,满屋子人,都不觉的,
毕竟陆远的军队最高指挥权,是靠他自己硬生生打出来的,
普通人,从内心深处,都有慕强心理。
陆远笑道:“哎,好好地,怎么说到我了?”
众人看他心情好,便哄笑起来,纷纷喊着,
让董事长“传经送宝”,哪怕讲解典故也好。
盛情难却之下,陆远嘿嘿一笑,也不推辞,
“其实吧,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自古以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战斗,
从来没有过‘以少打多,以弱胜强’……都是恃强凌弱!”
啊!?
众人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看向陆远,
董事长是在开玩笑嘛?
朱英俊和他很熟悉,双方又是郎舅关系,
直接开口问道:“不可能吧?
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彭城之战,还有官渡、赤壁,
这些战役,不都是以少胜多的嘛?”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难道还错了不成?
陆远淡定地说道:
“还真不是!”
蒋松坡虚心求教:“卑职愿闻其详!”
陆远点头:“道理很简单,把战役拆分之后,你们就会发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