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很昂贵
不知道当时是谁第一个买到小灵通的,但是买到小灵通的人会在柜台上接受邮政工作人员的指点,插好电话卡,开机,然后学会初步的操作。
大部分人夹着已经空瘪包,走到邮政门口,然后傲气的看着那一群看热闹的群众,把小灵通举到眼前,然后拨打一个熟悉的号码。
“喂,二哥吗,我老三呐,我买小灵通了,你记一下我的号码,*******,以后有事直接给我这号码打电话。”
“喂,于老板吗?我老周,我报一下我的号码啊,以后有事打我电话,今儿你是不是到一批货呀?给我留一千件儿。”
这趾高气扬的劲儿,让旁边看热闹的人羡慕的要死。
当天全京城就卖出了十二万部小灵通,十多万张电话卡,所有人都选择了五十块钱的套餐。
现在的邮政单纯的很,就一个套餐,不选套餐,你就按基本资费收费,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用套餐要便宜很多。
当然,也有人不选,因为他觉得套餐还是贵。他买个小灵通就是让人别人羡慕的,其实一个月也打不了几分钟。
那不如就用基本资费来付钱,五块钱的月租,外加打几分钟,给多少钱,对于那种精打细算的人,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当天晚上,在京城饭店,京城邮政联合华清大学、798厂搞了一个庆祝晚宴。
不庆祝都不行啊,十二万部收小灵通,就算是两千块钱一部,那也是两亿多的收入。
京城邮政从来没有在一天时间之内吃的这么饱过,虽然这些钱要四家分润,但但那也是吃的沟满壕平。
邮政领导高兴的跟刘华说悄悄话:“刘工,你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一天二点四亿的销售额,今天您来之前,我接到电话了,领导让我明天去汇报工作。”
刘华抱拳拱手:“恭喜恭喜呀,你这是产房传喜讯要升(生)了。”
“还不能这么说,不过我感觉领导应该是肯定我的工作的,当然,这也离不开您的支持。”
刘华笑眯眯的喝了一口酒:“客气了,我估计明天你汇报完工作以后,你们领导就该批示,要全国推广了。”
“八九不离十啊,您知道我最满意小灵通的地点是哪儿吗?”
刘华点点头:“最适应于咱们当下的基本国情。”
邮政领导笑着说:“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虽然说小灵通是现在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我觉得吧,gsm还是要拿下的。”刘华郑重的说:“小灵通的phs系统毕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未来的移动通讯还是要靠数字通讯技术,那是主流啊,不过我们只是一味的深挖phs系统,那就是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主流市场之外。”
“要不要引进gsm,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课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邮政领导高兴的说:“今天是来庆功的,不聊其他事情。”
可惜男人在一起喝酒,不聊点儿国家大事,这酒怎么喝的下去,这就是下酒的小零食、酒菜。
本来聊着今天的事,结果聊着聊着又结果又聊到邮政的业务上了。
刘华觉得给他提前打个预防针也是好的。
“领导,你别这么高兴啊,这件事儿,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啊。”
“什么意思?”
刘华若有所思的说:“本来你们邮政的作用是送报纸、收发信件还有汇款以及邮递包裹。”
“没错。”
“但是你没发觉吗?随着电话的兴起,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兴起,信件的功能现在越来越鸡肋。”
领导点点头:“没错啊,原来是互报平安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是现在有了电话以后,信件的功能就显得太滞后了。”
“而且随着电话技术的发展加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我估摸着到时候肯定会拆分出去,搞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甚至网络业务。”
“那邮递的功能怎么办?”
“整合整合呀,成立一个银行以及快递。”刘华乐呵呵的说:“在这方面你们有的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们可以辐射到全国所有乡镇,这是其他私营企业都不具备的,而且你们还有邮政法,公函文件的邮递找你们是最好的。”
“快递是什么意思?”
“快速传递,以往信件的邮递最起码需要一个星期,快递就是把这个过程缩短,两到三天,就要把包裹送到人家手中,增加时效性。”
领导摇摇头:“不可能的,你知道咱们国家这么大,怎么可能两到三天就把东西送到用户手中。”
“很可能,国家正在加大基础建设,近一点的使用火车、高速公路运输,远一点的直接用飞机。”
刘华说的犹如天方夜谭,领导根本不相信这话,飞机运送,那得要多少成本,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人压根儿就不敢想象,几十年以后,邮政快递能有四五十架飞机,一个私私人的快递公司机队数量接近百架。
“反正您早做准备吧,要是能把功夫做到前头,这可是一大功绩啊。”
这句话领导听到进去了,他虽然不再赞同快递的,刘华说电话业务会分出去,他还是觉得可以相信的。
第二天,媒体又是大书特书,把小灵通的盛世景象给报道出去,这下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小灵通一下子进入了很多地方邮政的眼帘,但是因为现在的风气还算是比较保守,所以说大家决定多观望一阵子再进行引进。
让刘华、华清大学以及京城邮政都感到意外的是,第一个提出要引进小灵通的竟然是香江。
想想觉得这事儿也对,香江弹丸之地,一个小灵通足以支撑普通民众的日常通讯需求。
提出引进小灵通的就是李超人家族,不得不说,这家伙人品难料,但是商业眼光确实是一等一的。
来这事儿用不着征询刘华意见的,但是正好收到通知的第二天,领导跟刘华在一起吃饭,领导顺嘴就把这事情给说出来了。
“我不知道香江的业务应该交给谁,但是我敢肯定,一旦交给李氏家族,保证费用极其昂贵。”
(本章完)
不知道当时是谁第一个买到小灵通的,但是买到小灵通的人会在柜台上接受邮政工作人员的指点,插好电话卡,开机,然后学会初步的操作。
大部分人夹着已经空瘪包,走到邮政门口,然后傲气的看着那一群看热闹的群众,把小灵通举到眼前,然后拨打一个熟悉的号码。
“喂,二哥吗,我老三呐,我买小灵通了,你记一下我的号码,*******,以后有事直接给我这号码打电话。”
“喂,于老板吗?我老周,我报一下我的号码啊,以后有事打我电话,今儿你是不是到一批货呀?给我留一千件儿。”
这趾高气扬的劲儿,让旁边看热闹的人羡慕的要死。
当天全京城就卖出了十二万部小灵通,十多万张电话卡,所有人都选择了五十块钱的套餐。
现在的邮政单纯的很,就一个套餐,不选套餐,你就按基本资费收费,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用套餐要便宜很多。
当然,也有人不选,因为他觉得套餐还是贵。他买个小灵通就是让人别人羡慕的,其实一个月也打不了几分钟。
那不如就用基本资费来付钱,五块钱的月租,外加打几分钟,给多少钱,对于那种精打细算的人,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当天晚上,在京城饭店,京城邮政联合华清大学、798厂搞了一个庆祝晚宴。
不庆祝都不行啊,十二万部收小灵通,就算是两千块钱一部,那也是两亿多的收入。
京城邮政从来没有在一天时间之内吃的这么饱过,虽然这些钱要四家分润,但但那也是吃的沟满壕平。
邮政领导高兴的跟刘华说悄悄话:“刘工,你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一天二点四亿的销售额,今天您来之前,我接到电话了,领导让我明天去汇报工作。”
刘华抱拳拱手:“恭喜恭喜呀,你这是产房传喜讯要升(生)了。”
“还不能这么说,不过我感觉领导应该是肯定我的工作的,当然,这也离不开您的支持。”
刘华笑眯眯的喝了一口酒:“客气了,我估计明天你汇报完工作以后,你们领导就该批示,要全国推广了。”
“八九不离十啊,您知道我最满意小灵通的地点是哪儿吗?”
刘华点点头:“最适应于咱们当下的基本国情。”
邮政领导笑着说:“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虽然说小灵通是现在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我觉得吧,gsm还是要拿下的。”刘华郑重的说:“小灵通的phs系统毕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未来的移动通讯还是要靠数字通讯技术,那是主流啊,不过我们只是一味的深挖phs系统,那就是把自己隔绝在世界主流市场之外。”
“要不要引进gsm,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课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邮政领导高兴的说:“今天是来庆功的,不聊其他事情。”
可惜男人在一起喝酒,不聊点儿国家大事,这酒怎么喝的下去,这就是下酒的小零食、酒菜。
本来聊着今天的事,结果聊着聊着又结果又聊到邮政的业务上了。
刘华觉得给他提前打个预防针也是好的。
“领导,你别这么高兴啊,这件事儿,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啊。”
“什么意思?”
刘华若有所思的说:“本来你们邮政的作用是送报纸、收发信件还有汇款以及邮递包裹。”
“没错。”
“但是你没发觉吗?随着电话的兴起,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兴起,信件的功能现在越来越鸡肋。”
领导点点头:“没错啊,原来是互报平安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是现在有了电话以后,信件的功能就显得太滞后了。”
“而且随着电话技术的发展加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我估摸着到时候肯定会拆分出去,搞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甚至网络业务。”
“那邮递的功能怎么办?”
“整合整合呀,成立一个银行以及快递。”刘华乐呵呵的说:“在这方面你们有的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们可以辐射到全国所有乡镇,这是其他私营企业都不具备的,而且你们还有邮政法,公函文件的邮递找你们是最好的。”
“快递是什么意思?”
“快速传递,以往信件的邮递最起码需要一个星期,快递就是把这个过程缩短,两到三天,就要把包裹送到人家手中,增加时效性。”
领导摇摇头:“不可能的,你知道咱们国家这么大,怎么可能两到三天就把东西送到用户手中。”
“很可能,国家正在加大基础建设,近一点的使用火车、高速公路运输,远一点的直接用飞机。”
刘华说的犹如天方夜谭,领导根本不相信这话,飞机运送,那得要多少成本,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人压根儿就不敢想象,几十年以后,邮政快递能有四五十架飞机,一个私私人的快递公司机队数量接近百架。
“反正您早做准备吧,要是能把功夫做到前头,这可是一大功绩啊。”
这句话领导听到进去了,他虽然不再赞同快递的,刘华说电话业务会分出去,他还是觉得可以相信的。
第二天,媒体又是大书特书,把小灵通的盛世景象给报道出去,这下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小灵通一下子进入了很多地方邮政的眼帘,但是因为现在的风气还算是比较保守,所以说大家决定多观望一阵子再进行引进。
让刘华、华清大学以及京城邮政都感到意外的是,第一个提出要引进小灵通的竟然是香江。
想想觉得这事儿也对,香江弹丸之地,一个小灵通足以支撑普通民众的日常通讯需求。
提出引进小灵通的就是李超人家族,不得不说,这家伙人品难料,但是商业眼光确实是一等一的。
来这事儿用不着征询刘华意见的,但是正好收到通知的第二天,领导跟刘华在一起吃饭,领导顺嘴就把这事情给说出来了。
“我不知道香江的业务应该交给谁,但是我敢肯定,一旦交给李氏家族,保证费用极其昂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