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流浪地球2》拍成‘古装片’的原因,文科生郭凡
“我看你身体健壮,睡眠也好,不像我们一样靠咖啡续命,并且现在也不是温度骤升骤降的时候。”
郭凡奇怪的看着打了一个喷嚏的路云:“怎么,是有人在背后骂你?”
路云摸摸鼻子:“我这么善良的一个人,长得还这么帅,又能演戏,又能造火箭,为什么会有人骂我?”
郭凡闻言和龚歌尔对视了下,立刻爆笑开来。
其他人想笑又觉得不太好,所以就嘴角抽动的憋着。
路云:“……”
其实郭凡他们也知道,就是因为路云太厉害了,所以才有人骂。
航天方面国内不好说,但国外的某些同行肯定骂的很凶。
而演戏方面,那说头可就多了,估计被某些人骂的相当凶。
甚至郭凡他们也在被骂。
因为《流浪地球》的近65亿票房确实刺痛了不少人。
郭凡跟路云一样,他也不是走正经的影视职业路线出来的,而是半路出家。
他的思想和世界观跟影视圈的传统路子不一样,并且在努力的搞影视工业化。
这种工程有利于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但却动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人自然不乐意。
不过说到被骂的最惨的,甚至不被影视圈所接受的导演其实是饺子。
他的《哪吒》把更多影视圈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要说“影视工业化”,动画电影才是最工业化的。
毕竟《流浪地球》再怎么说也用了不少明星演员,还用到了影视圈的摄影、灯光、造型设计等人,而那些人后边还牵扯了不少“影视圈封建行会”的东西。
可《哪吒》完完全全就不用这些东西,它用的就是动画特效行业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领的也不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明星片酬,而是拿的时薪,算的是工时。
这也是为什么《流浪地球》超级成功之后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恭喜,而《哪吒》超级成功之后真没几个业内人士恭喜。
有影响力的也就吴惊和郭凡等几个人。
当然,主要也是他们并非传统的影视圈业内人士。
至于路云,他更另类,他直接去《哪吒》里配音了。
而现在,他们正在讨论《流浪地球2》。
跟第一部筹备时比较“寒酸”不同,现在的剧组可以说资金非常雄厚,足以把整部电影的质感提升好几层。
所以郭凡也越来越大胆,想拍的东西越来越多!
“……太空电梯就按照这个造型吧,算是把科幻影视与航天工业做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合。”
“至于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而增加的火箭助推也能接受,毕竟电影说到底也是视觉艺术。”
“并且跟全回收的太空穿梭机一样,只是消耗了一些便宜的燃料,并没有‘抛壳’,也还行。”
路云看着太空电梯的设计图说道:“之前在《三体》电视剧筹备组审核设计图的时候,那边把太空电梯想成了‘连接太空的铁轨’,弄了一截高铁车厢在上边跑。”
“而且还有‘螺旋状的钢丝’装饰,简直不忍直视,那受力情况对吗就用??”
(网图)
这事郭凡他们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因为电视剧确实跟电影不是一个级别。
按照他们知道的情况来说,《三体》电视剧的成本大概是3.6亿,听起来跟《流浪地球》的成本差不多。
但《流浪地球》只是做一百多分钟的剧情,做特效也是按照这个时间做,但《三体》电视剧可是要做几十集的,一集就是40分钟。
所以电视剧肯定没办法做的像电影那么精细。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和电影演员比电视剧和电视剧演员逼格咖位高的原因之一。
现在回看《流浪地球》,郭凡他们也觉得有很多地方太粗糙,主要是经费和经验都太少,没办法
现在做《流浪地球2》,经验有了,经费也充足了,他们就打算大搞!
《封神三部曲》号称费30亿人民币拍摄神魔史诗三部曲,折合一部10亿。
那《流浪地球2》也可以10亿搞科幻史诗!
“所以这次的道具质感要强,非常强!”
郭凡解释道:“如果把流浪地球想象成真实存在的世界,那么它里边的所有东西就都是工业品。”
“所以我们就要把现实世界的工业设计逻辑和工业化生产流程引入《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制作,要让观众觉得它们就是工业品,而不是电影道具,明白我的意思吗?”
“咱们第一部的时候就有不少东西有那种‘电影道具感’,让不少画面看起来很假,观众一秒出戏。”
说着郭凡换了一张照片。
(网图)
“为什么它看起来比第一部里的运输车真实呢,因为它就是一辆工业制造的车辆,它的所有零件都有用处,不是道具设计师以为的某处需要加几个框就加几个框……”
郭凡的要求很具体,所以很好懂,只不过执行起来比较麻烦。
好在《流浪地球2》的经费充足,他们可以直接去类似的公司里找工业设计师帮忙,跟科幻设计师一块设计科幻电影道具。
而第二部里也有很多动力外骨骼的戏份,毕竟要大搞建设,少不了它们。
上一部的动力外骨骼道具就是路云设计制造的,观众很满意,郭凡就一事不烦二主了,第二部更大规模的动力外骨骼道具还找路云。
“你上一部设计的动力外骨骼道具助力系统非常好,帮了演员大忙,不至于让他们拖着几十公斤重的道具拍戏。”
“不过第二部的要求有改变,第二部的动力外骨骼道具要更工业化,要像工厂里大批量机械生产的那种,而不是像第一部里那种工业退步之后用零件攒的。”
听到这种要求,路云没有直接点头,而是说道:“其他的东西做道具无可厚非,毕竟是科幻电影里要用的东西。”
“甚至第一部的动力外骨骼做道具也行,毕竟你们早就做好了外骨骼的艺术设定,甚至前期还拍了一些镜头,我没办法改设计,只能照着艺术设定做道具。”
“但第二部的外骨骼还没开始搞设定,为什么还做道具,直接用真的不行吗?”
郭凡闻言一愣:“真的,现在已经有真的了吗?”
“……”
路云知道为什么上一世的网友管《流浪地球2》叫“纪录片”,也在呼吁“再不拍第三部就成古装片”了。
没错,郭导是国内最成功的科幻大片导演,但这也摆脱不了他是文科生的身份。
本科学的法律,因为对电影有兴趣所以研究生考了电影学院,后来还当了电影导演学会的副会长,从头到尾其实还是在影视圈打转。
他搞得“工业化”也只是“影视工业化”,其实对国家的工业规模和科技发展一知半解。
路云拍拍郭凡的肩膀:“老郭啊,你请几天假,我带你见识见识……”
(本章完)
“我看你身体健壮,睡眠也好,不像我们一样靠咖啡续命,并且现在也不是温度骤升骤降的时候。”
郭凡奇怪的看着打了一个喷嚏的路云:“怎么,是有人在背后骂你?”
路云摸摸鼻子:“我这么善良的一个人,长得还这么帅,又能演戏,又能造火箭,为什么会有人骂我?”
郭凡闻言和龚歌尔对视了下,立刻爆笑开来。
其他人想笑又觉得不太好,所以就嘴角抽动的憋着。
路云:“……”
其实郭凡他们也知道,就是因为路云太厉害了,所以才有人骂。
航天方面国内不好说,但国外的某些同行肯定骂的很凶。
而演戏方面,那说头可就多了,估计被某些人骂的相当凶。
甚至郭凡他们也在被骂。
因为《流浪地球》的近65亿票房确实刺痛了不少人。
郭凡跟路云一样,他也不是走正经的影视职业路线出来的,而是半路出家。
他的思想和世界观跟影视圈的传统路子不一样,并且在努力的搞影视工业化。
这种工程有利于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但却动了不少人的利益,那些人自然不乐意。
不过说到被骂的最惨的,甚至不被影视圈所接受的导演其实是饺子。
他的《哪吒》把更多影视圈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要说“影视工业化”,动画电影才是最工业化的。
毕竟《流浪地球》再怎么说也用了不少明星演员,还用到了影视圈的摄影、灯光、造型设计等人,而那些人后边还牵扯了不少“影视圈封建行会”的东西。
可《哪吒》完完全全就不用这些东西,它用的就是动画特效行业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领的也不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明星片酬,而是拿的时薪,算的是工时。
这也是为什么《流浪地球》超级成功之后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恭喜,而《哪吒》超级成功之后真没几个业内人士恭喜。
有影响力的也就吴惊和郭凡等几个人。
当然,主要也是他们并非传统的影视圈业内人士。
至于路云,他更另类,他直接去《哪吒》里配音了。
而现在,他们正在讨论《流浪地球2》。
跟第一部筹备时比较“寒酸”不同,现在的剧组可以说资金非常雄厚,足以把整部电影的质感提升好几层。
所以郭凡也越来越大胆,想拍的东西越来越多!
“……太空电梯就按照这个造型吧,算是把科幻影视与航天工业做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结合。”
“至于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而增加的火箭助推也能接受,毕竟电影说到底也是视觉艺术。”
“并且跟全回收的太空穿梭机一样,只是消耗了一些便宜的燃料,并没有‘抛壳’,也还行。”
路云看着太空电梯的设计图说道:“之前在《三体》电视剧筹备组审核设计图的时候,那边把太空电梯想成了‘连接太空的铁轨’,弄了一截高铁车厢在上边跑。”
“而且还有‘螺旋状的钢丝’装饰,简直不忍直视,那受力情况对吗就用??”
(网图)
这事郭凡他们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因为电视剧确实跟电影不是一个级别。
按照他们知道的情况来说,《三体》电视剧的成本大概是3.6亿,听起来跟《流浪地球》的成本差不多。
但《流浪地球》只是做一百多分钟的剧情,做特效也是按照这个时间做,但《三体》电视剧可是要做几十集的,一集就是40分钟。
所以电视剧肯定没办法做的像电影那么精细。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和电影演员比电视剧和电视剧演员逼格咖位高的原因之一。
现在回看《流浪地球》,郭凡他们也觉得有很多地方太粗糙,主要是经费和经验都太少,没办法
现在做《流浪地球2》,经验有了,经费也充足了,他们就打算大搞!
《封神三部曲》号称费30亿人民币拍摄神魔史诗三部曲,折合一部10亿。
那《流浪地球2》也可以10亿搞科幻史诗!
“所以这次的道具质感要强,非常强!”
郭凡解释道:“如果把流浪地球想象成真实存在的世界,那么它里边的所有东西就都是工业品。”
“所以我们就要把现实世界的工业设计逻辑和工业化生产流程引入《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制作,要让观众觉得它们就是工业品,而不是电影道具,明白我的意思吗?”
“咱们第一部的时候就有不少东西有那种‘电影道具感’,让不少画面看起来很假,观众一秒出戏。”
说着郭凡换了一张照片。
(网图)
“为什么它看起来比第一部里的运输车真实呢,因为它就是一辆工业制造的车辆,它的所有零件都有用处,不是道具设计师以为的某处需要加几个框就加几个框……”
郭凡的要求很具体,所以很好懂,只不过执行起来比较麻烦。
好在《流浪地球2》的经费充足,他们可以直接去类似的公司里找工业设计师帮忙,跟科幻设计师一块设计科幻电影道具。
而第二部里也有很多动力外骨骼的戏份,毕竟要大搞建设,少不了它们。
上一部的动力外骨骼道具就是路云设计制造的,观众很满意,郭凡就一事不烦二主了,第二部更大规模的动力外骨骼道具还找路云。
“你上一部设计的动力外骨骼道具助力系统非常好,帮了演员大忙,不至于让他们拖着几十公斤重的道具拍戏。”
“不过第二部的要求有改变,第二部的动力外骨骼道具要更工业化,要像工厂里大批量机械生产的那种,而不是像第一部里那种工业退步之后用零件攒的。”
听到这种要求,路云没有直接点头,而是说道:“其他的东西做道具无可厚非,毕竟是科幻电影里要用的东西。”
“甚至第一部的动力外骨骼做道具也行,毕竟你们早就做好了外骨骼的艺术设定,甚至前期还拍了一些镜头,我没办法改设计,只能照着艺术设定做道具。”
“但第二部的外骨骼还没开始搞设定,为什么还做道具,直接用真的不行吗?”
郭凡闻言一愣:“真的,现在已经有真的了吗?”
“……”
路云知道为什么上一世的网友管《流浪地球2》叫“纪录片”,也在呼吁“再不拍第三部就成古装片”了。
没错,郭导是国内最成功的科幻大片导演,但这也摆脱不了他是文科生的身份。
本科学的法律,因为对电影有兴趣所以研究生考了电影学院,后来还当了电影导演学会的副会长,从头到尾其实还是在影视圈打转。
他搞得“工业化”也只是“影视工业化”,其实对国家的工业规模和科技发展一知半解。
路云拍拍郭凡的肩膀:“老郭啊,你请几天假,我带你见识见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