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金山卫疑云
第115章 金山卫疑云
9月28日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以战事吃紧为由,将他的指挥部前移到了黄浦江北岸的mh区。
这样可以更好的协同炮兵对黄埔江上的日寇进行反击,特别是张发奎有意无意似乎想对日寇旗舰“出云号”进行袭击。
9月29日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突然消失在指挥部,位于mh区的指挥部一夜时间人去楼空。
而这日清晨,日寇的轰炸机精准光顾,却扑了一个空。
宪兵队于当日抓捕日谍、汉奸11人,中统申城站获立大功。
9月30日
原右翼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及45师、52师、预11师归属中路军朱绍良麾下。
税警第2、4、5团归建,隶属右翼军张发奎亲自指挥。
税警1团暂时归属霍揆彰直接管辖,陈诚再如何,也比朱绍良硬气。
至此,税警2、3、4、5、6五团全部归建,只是人数上大打折扣。
仅是血战一周的税警5团,仅剩下2000余人,其他各部都损失较重。
5个团的兵力不足13000人,亟待补充。
但随着这五个团的归建,新的麻烦再次出现。
一支队长(副总团长)何绍周与二支队长王公亮也相继归队,这两人都是大麻烦。
何绍周,黄埔一期毕业生,人称“侄帅”,他是何应钦的亲侄子。
王公亮,黄埔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与东征,也是地地道道的老资格。
如果两人外放,至少也是师长一级的人物,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屈居。
沈复兴对这两人的了解甚少,这种内部斗争,沈复兴实在没有经历再折腾,只能求助于张发奎。
张发奎拍着胸脯帮沈复兴解决问题。
10月1日当天,原第一支队长就被调走,远赴103师,作为一线军人去了。
第二支队长调任右翼军干部作训总教官,留在了张发奎身边。
沈复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在金山卫的指挥部接到了俞飞鹏的电话:“别小看了何应钦!还有,记得遇事多多与宋部长沟通,别总是事后打报告。”
沈复兴这才惊出一身冷汗,从古鼎华开始,几乎整个税警总团的中层被自己抽了个干净。
而廖肯的下放兼任第5团则更是危险,似乎自己要把这里变成他的私军一般,痕迹太重,太明显了。
想到这里,沈复兴急忙下令:“老王,给我把孙立人找来,其他部队继续加固工事,张司令说这边修建了10个炮台,要求每个炮台都至少给我试射一遍,然后重新加固。”
不过一个小时,驻扎在全公亭的孙立人就出现在了沈复兴面前。
“沈总团长,税警4团团长孙立人向您报到!”
看着那高大挺拔的身影,沈复兴有些恍惚,现年37岁的孙立人已经退去了年轻时的稚嫩,如今的他看上去就是个久经沙场的军人。
英俊、硬朗!
“久闻不如见面,跟我出去走走,这里闷死人了。”沈复兴率先走出指挥部,向着金山卫的海边走去。
可这句“闷死人”在孙立人的耳中,却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他来到淞沪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抗日的。
起初,他听闻沈复兴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的总团长还是很不服气,可随着沈复兴在淞沪的详细战报被送到各个指挥官的桌案上,他才收敛起了轻视之心。
无论如何,这样的战绩,先不论胜败,只论杀敌,目前沈复兴是【杀寇第一人】。
上万头鬼子死在他的指挥下,要这么打下去,小鬼子拿什么侵略我们?
秋日的天气并没有多么爽朗,反而是灰蒙蒙的。
仿佛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这座城市的头顶,街上的渔民仍旧背着几挂鱼获,准备到市集贩卖。
与虹桥、闸北的多处废墟不同,金山卫的建筑相对保存完好,百姓们逃难的也不多。
毕竟富人们在8月份就已经走了个干净,留下的,都是无处可去的穷苦百姓罢了。
“抚民(孙立人)啊,你看,安民的告示与战争的警示在四天前就已经贴在了城门口,为什么百姓都眷恋不走呢?”
两人已经缓缓走到了城门下,两张硕大的告示就贴在那里。
为了方便百姓理解,还特地找了县里两个识字的在那不断给过往的百姓说明。
只有刚贴出告示的那天,人们才会去睁眼看一下,是不是又要征粮、征兵、征民夫了。
在麻木的生活了几百年后,这些人们的眼中早就失去了光芒。
旧的王朝死去,新的王朝又来。
这三大征,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当年的封建统治。
家国天下?
你要是上去问,现在是什么年份,怕是绝大部分人都说不上来。
“卑职以为,民智未开,这些百姓也不清楚日寇的残忍,我们.”
可孙立人的话很快被沈复兴打断:“抚民啊,为什么长辈给你起名字叫抚民?”
啊!?
这话题跳脱的也太快了,孙立人有些跟不上:“大概是”
说到这里,他有些沉默,看着这些百姓,居然低下头,有些羞愧。
见他如此,沈复兴只是拉着他出城。
小满等人带着警卫跟在身后,百姓们见状纷纷避开,唯恐沾惹。
孙立人的头,低得更深了。
“是了,若是我们能抵御日寇,他们又何须背井离乡?”沈复兴迎着海上的太阳,掏出烟缓缓点燃:“这说到底,跟民智开不开没关系,他们没有这个必要离开,除非我们没能守住。”
说完,沈复兴没有看孙立人,而是继续向海边的小渔村走去。
孙立人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长官,心中有些怪异。
他曾经立志要报效祖国,不再受外国人欺负。
可面对这些百姓,眼前的年轻长官,似乎看得比自己更远。
是啊,如果他们守住了,百姓何须离开?
这跟民智有什么关系?
“别愣着,跟上!”沈复兴扭头继续招呼。
孙立人这次是一点轻视之心都没了,人家虽然年轻,仗打得好,鬼子杀得多,还特么的比你看得远。
如果让沈复兴听到孙立人的心里话,八成是要笑死。
军人,守家卫国是天职。
凭什么让百姓受苦??
两人并肩走到一个叫做嘴渔村的地方,沈复兴指着远处的渔村与滩涂说:“当年明朝的倭寇就是从这里登陆,然后袭扰整个江浙,戚将军从北打到南,可是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啊。”
“是啊,我记得书上还有在滩涂快速追赶的木犁。”
“前几日,我让人来焚烧这些木质码头,遭到了村民的阻拦,你说,这跟民智有关系吗?”沈复突然开口。
啊?!
这.孙立人真的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位长官的思维太过跳脱。
民智?这也能用民智来解释的吗?
但很快,两人的视线就被一群渔民吸引,这里的渔民居然不少人穿着胶鞋,孩子们奔跑间手中还有果,特别是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围着一个发光的物件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沈复兴伸手一指:“上去看看,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不错啊。”
呼~
见不用回答那么沉重的话题,孙立人自然乐得跟随。
他现在.有些被拿捏住了。
生怕沈复兴再问一个,【这个跟民智有关系吗】的话题。
太恐怖了!
“啊哟,这不是手电筒吗?稀罕物件啊。”
随着沈复兴的开口,孩子们像是出海遇到了风浪一般,瞬间四处窜开。
就连原本依在平房门口的渔民都纷纷关上家门,似乎特别害怕他们这一行人。
沈复兴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孙立人!”
嗯?!
“到!”
尽管被吓了一跳,但孙立人还是本能站定,等待指令。
“本团长在嘴渔村遇刺,请火速调兵前来,这里有日寇的行迹!”沈复兴大喝!
轰——!
孙立人如遭雷击,整个人呆立当场,他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哪里有刺客?
哪里有日寇?
在他的视线中,警卫连一边将沈复兴围住,一边分兵跑向各处要道,他们可不管真假,沈复兴的话对于他们就是圣旨!
孙立人看了眼身后的副官,眼神似乎在说。
完了,我似乎掉进什么阴谋之中了。
可形势比人强,孙立人咬着牙:“副官,调集一营2连、3连全体火速前来嘴渔村保护沈长官!”
本想用平叛这个词,但他终究没敢开这个口。
因为,平叛这个词太过沉重,一个弄不好就是血流成河。
1小时后,沉默的嘴渔村外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踏!踏!踏!
一队队士兵快速将整个村子几个出入口全部包围,看着部队到来,孙立人这才略感心安。
从军这么多年,明枪见到无数,可这样的阴谋,他从来没有碰到过。
他的副官也不是蠢人,这个消息应该早就传出去了,他现在就等着外面的反应。
决不能由着那个根本看不透的沈长官胡来。
若是想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屠村,他绝不同意。
没错,此刻的沈复兴在孙立人眼里已经是从高人转变到了恶人。
一个手电筒就要整个村陪葬?
就因为前几日的村民不让烧木质码头?
孙立人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可见到士兵到齐,沈复兴已久没有放松警惕,他反而在警卫的保护下大喊:“村长是谁,再不出来,就别怪我沈复兴不客气了!”
此话一出,躲藏起来的村民看着那个被士兵围住的男人,好奇他居然就是沈复兴?
听着各处的窸窸窣窣之声,沈复兴只是冷哼:“我只等5分钟,再不出来,我要挨家挨户搜了。”
很快,一个腿脚不利索的中年人一边举着手一边喊道:“哎哟,沈长官,沈老爷,可千万别啊,我们嘴渔村时代良民,哪里会行刺长官。”
“你就是村长?”沈复兴语气依旧冰冷。
“正是老朽。”
“把日寇交出来,我立马带人离开。”
“这”嘴渔村村长一脸茫然:“哪有日寇,沈长官您说笑了。”
听到这话,沈复兴拨开警卫,走到村长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好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孙立人越看越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阀,只是碰巧打了几次胜仗的军阀。
这做派,这语气,与那些嚣张跋扈,欺压乡里的军阀有什么区别?
可下一秒,孙立人再次被震惊了。
“没有日寇?你们村一年收成几何?纳税几何?你当县城没有记载?”沈复兴再上前一步,死死盯着村长的眼睛。
“嘴渔村,村名312人,渔船19艘,竹排22艘,包帆税每对12元,竹排每对4元,去年,今年,你们的鱼捐可是全部欠着的!!”
这下,不光是孙立人,跟着来的人都震惊了。
这团长什么记性?
真当自己是税务.哦,不对,他们本来就是税务机关啊。
沈复兴的声音越来越响,似乎在说给所有村民听:“那我问问你,这些人哪来的钱买胶鞋,哪来的手电筒,孩子们哪来的果?”
每问一句,村长便倒退一步,直到最后,村长一屁股坐在地上。
汗雨如下!
“孙团长?”沈复兴慢悠悠的转身,语气突然变得缓和:“让战士们子弹上膛,挨家挨户给我搜,记得,态度温柔一点,可别像我这么粗暴。”
孙立人整个人颤抖了一下,这个长官太可怕了。
其他人更是汗毛倒竖,光是这些细节,他们一辈子都想不到。
沈复兴就这么站在村头,命人找来一把椅子,一边抽烟,一边眼睛微眯,冷冷地看着这个渔村。
可当他每每瞟向孙立人的时候,后者总是不自觉的站直了身体。
满脑子都是刚才沈复兴看似不讲理的突然发作,却又一举断案的场面。
很快,好几个渔民模样的人被带到面前。
看着顶在自己脑门上那黑洞洞的枪口,几人早就尿了裤子。
吓得!
可只有一个身材矮小,面容不那么黝黑的身影,只是低头不语。
沈复兴绕有兴致地走到他跟前:
“嘿嘿,你的,一会儿就要被死啦死啦的。”
(本章完)
9月28日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以战事吃紧为由,将他的指挥部前移到了黄浦江北岸的mh区。
这样可以更好的协同炮兵对黄埔江上的日寇进行反击,特别是张发奎有意无意似乎想对日寇旗舰“出云号”进行袭击。
9月29日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突然消失在指挥部,位于mh区的指挥部一夜时间人去楼空。
而这日清晨,日寇的轰炸机精准光顾,却扑了一个空。
宪兵队于当日抓捕日谍、汉奸11人,中统申城站获立大功。
9月30日
原右翼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及45师、52师、预11师归属中路军朱绍良麾下。
税警第2、4、5团归建,隶属右翼军张发奎亲自指挥。
税警1团暂时归属霍揆彰直接管辖,陈诚再如何,也比朱绍良硬气。
至此,税警2、3、4、5、6五团全部归建,只是人数上大打折扣。
仅是血战一周的税警5团,仅剩下2000余人,其他各部都损失较重。
5个团的兵力不足13000人,亟待补充。
但随着这五个团的归建,新的麻烦再次出现。
一支队长(副总团长)何绍周与二支队长王公亮也相继归队,这两人都是大麻烦。
何绍周,黄埔一期毕业生,人称“侄帅”,他是何应钦的亲侄子。
王公亮,黄埔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与东征,也是地地道道的老资格。
如果两人外放,至少也是师长一级的人物,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屈居。
沈复兴对这两人的了解甚少,这种内部斗争,沈复兴实在没有经历再折腾,只能求助于张发奎。
张发奎拍着胸脯帮沈复兴解决问题。
10月1日当天,原第一支队长就被调走,远赴103师,作为一线军人去了。
第二支队长调任右翼军干部作训总教官,留在了张发奎身边。
沈复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在金山卫的指挥部接到了俞飞鹏的电话:“别小看了何应钦!还有,记得遇事多多与宋部长沟通,别总是事后打报告。”
沈复兴这才惊出一身冷汗,从古鼎华开始,几乎整个税警总团的中层被自己抽了个干净。
而廖肯的下放兼任第5团则更是危险,似乎自己要把这里变成他的私军一般,痕迹太重,太明显了。
想到这里,沈复兴急忙下令:“老王,给我把孙立人找来,其他部队继续加固工事,张司令说这边修建了10个炮台,要求每个炮台都至少给我试射一遍,然后重新加固。”
不过一个小时,驻扎在全公亭的孙立人就出现在了沈复兴面前。
“沈总团长,税警4团团长孙立人向您报到!”
看着那高大挺拔的身影,沈复兴有些恍惚,现年37岁的孙立人已经退去了年轻时的稚嫩,如今的他看上去就是个久经沙场的军人。
英俊、硬朗!
“久闻不如见面,跟我出去走走,这里闷死人了。”沈复兴率先走出指挥部,向着金山卫的海边走去。
可这句“闷死人”在孙立人的耳中,却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他来到淞沪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抗日的。
起初,他听闻沈复兴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的总团长还是很不服气,可随着沈复兴在淞沪的详细战报被送到各个指挥官的桌案上,他才收敛起了轻视之心。
无论如何,这样的战绩,先不论胜败,只论杀敌,目前沈复兴是【杀寇第一人】。
上万头鬼子死在他的指挥下,要这么打下去,小鬼子拿什么侵略我们?
秋日的天气并没有多么爽朗,反而是灰蒙蒙的。
仿佛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这座城市的头顶,街上的渔民仍旧背着几挂鱼获,准备到市集贩卖。
与虹桥、闸北的多处废墟不同,金山卫的建筑相对保存完好,百姓们逃难的也不多。
毕竟富人们在8月份就已经走了个干净,留下的,都是无处可去的穷苦百姓罢了。
“抚民(孙立人)啊,你看,安民的告示与战争的警示在四天前就已经贴在了城门口,为什么百姓都眷恋不走呢?”
两人已经缓缓走到了城门下,两张硕大的告示就贴在那里。
为了方便百姓理解,还特地找了县里两个识字的在那不断给过往的百姓说明。
只有刚贴出告示的那天,人们才会去睁眼看一下,是不是又要征粮、征兵、征民夫了。
在麻木的生活了几百年后,这些人们的眼中早就失去了光芒。
旧的王朝死去,新的王朝又来。
这三大征,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当年的封建统治。
家国天下?
你要是上去问,现在是什么年份,怕是绝大部分人都说不上来。
“卑职以为,民智未开,这些百姓也不清楚日寇的残忍,我们.”
可孙立人的话很快被沈复兴打断:“抚民啊,为什么长辈给你起名字叫抚民?”
啊!?
这话题跳脱的也太快了,孙立人有些跟不上:“大概是”
说到这里,他有些沉默,看着这些百姓,居然低下头,有些羞愧。
见他如此,沈复兴只是拉着他出城。
小满等人带着警卫跟在身后,百姓们见状纷纷避开,唯恐沾惹。
孙立人的头,低得更深了。
“是了,若是我们能抵御日寇,他们又何须背井离乡?”沈复兴迎着海上的太阳,掏出烟缓缓点燃:“这说到底,跟民智开不开没关系,他们没有这个必要离开,除非我们没能守住。”
说完,沈复兴没有看孙立人,而是继续向海边的小渔村走去。
孙立人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长官,心中有些怪异。
他曾经立志要报效祖国,不再受外国人欺负。
可面对这些百姓,眼前的年轻长官,似乎看得比自己更远。
是啊,如果他们守住了,百姓何须离开?
这跟民智有什么关系?
“别愣着,跟上!”沈复兴扭头继续招呼。
孙立人这次是一点轻视之心都没了,人家虽然年轻,仗打得好,鬼子杀得多,还特么的比你看得远。
如果让沈复兴听到孙立人的心里话,八成是要笑死。
军人,守家卫国是天职。
凭什么让百姓受苦??
两人并肩走到一个叫做嘴渔村的地方,沈复兴指着远处的渔村与滩涂说:“当年明朝的倭寇就是从这里登陆,然后袭扰整个江浙,戚将军从北打到南,可是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啊。”
“是啊,我记得书上还有在滩涂快速追赶的木犁。”
“前几日,我让人来焚烧这些木质码头,遭到了村民的阻拦,你说,这跟民智有关系吗?”沈复突然开口。
啊?!
这.孙立人真的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位长官的思维太过跳脱。
民智?这也能用民智来解释的吗?
但很快,两人的视线就被一群渔民吸引,这里的渔民居然不少人穿着胶鞋,孩子们奔跑间手中还有果,特别是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围着一个发光的物件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沈复兴伸手一指:“上去看看,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不错啊。”
呼~
见不用回答那么沉重的话题,孙立人自然乐得跟随。
他现在.有些被拿捏住了。
生怕沈复兴再问一个,【这个跟民智有关系吗】的话题。
太恐怖了!
“啊哟,这不是手电筒吗?稀罕物件啊。”
随着沈复兴的开口,孩子们像是出海遇到了风浪一般,瞬间四处窜开。
就连原本依在平房门口的渔民都纷纷关上家门,似乎特别害怕他们这一行人。
沈复兴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孙立人!”
嗯?!
“到!”
尽管被吓了一跳,但孙立人还是本能站定,等待指令。
“本团长在嘴渔村遇刺,请火速调兵前来,这里有日寇的行迹!”沈复兴大喝!
轰——!
孙立人如遭雷击,整个人呆立当场,他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哪里有刺客?
哪里有日寇?
在他的视线中,警卫连一边将沈复兴围住,一边分兵跑向各处要道,他们可不管真假,沈复兴的话对于他们就是圣旨!
孙立人看了眼身后的副官,眼神似乎在说。
完了,我似乎掉进什么阴谋之中了。
可形势比人强,孙立人咬着牙:“副官,调集一营2连、3连全体火速前来嘴渔村保护沈长官!”
本想用平叛这个词,但他终究没敢开这个口。
因为,平叛这个词太过沉重,一个弄不好就是血流成河。
1小时后,沉默的嘴渔村外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踏!踏!踏!
一队队士兵快速将整个村子几个出入口全部包围,看着部队到来,孙立人这才略感心安。
从军这么多年,明枪见到无数,可这样的阴谋,他从来没有碰到过。
他的副官也不是蠢人,这个消息应该早就传出去了,他现在就等着外面的反应。
决不能由着那个根本看不透的沈长官胡来。
若是想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屠村,他绝不同意。
没错,此刻的沈复兴在孙立人眼里已经是从高人转变到了恶人。
一个手电筒就要整个村陪葬?
就因为前几日的村民不让烧木质码头?
孙立人不理解,也不想理解。
可见到士兵到齐,沈复兴已久没有放松警惕,他反而在警卫的保护下大喊:“村长是谁,再不出来,就别怪我沈复兴不客气了!”
此话一出,躲藏起来的村民看着那个被士兵围住的男人,好奇他居然就是沈复兴?
听着各处的窸窸窣窣之声,沈复兴只是冷哼:“我只等5分钟,再不出来,我要挨家挨户搜了。”
很快,一个腿脚不利索的中年人一边举着手一边喊道:“哎哟,沈长官,沈老爷,可千万别啊,我们嘴渔村时代良民,哪里会行刺长官。”
“你就是村长?”沈复兴语气依旧冰冷。
“正是老朽。”
“把日寇交出来,我立马带人离开。”
“这”嘴渔村村长一脸茫然:“哪有日寇,沈长官您说笑了。”
听到这话,沈复兴拨开警卫,走到村长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好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孙立人越看越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阀,只是碰巧打了几次胜仗的军阀。
这做派,这语气,与那些嚣张跋扈,欺压乡里的军阀有什么区别?
可下一秒,孙立人再次被震惊了。
“没有日寇?你们村一年收成几何?纳税几何?你当县城没有记载?”沈复兴再上前一步,死死盯着村长的眼睛。
“嘴渔村,村名312人,渔船19艘,竹排22艘,包帆税每对12元,竹排每对4元,去年,今年,你们的鱼捐可是全部欠着的!!”
这下,不光是孙立人,跟着来的人都震惊了。
这团长什么记性?
真当自己是税务.哦,不对,他们本来就是税务机关啊。
沈复兴的声音越来越响,似乎在说给所有村民听:“那我问问你,这些人哪来的钱买胶鞋,哪来的手电筒,孩子们哪来的果?”
每问一句,村长便倒退一步,直到最后,村长一屁股坐在地上。
汗雨如下!
“孙团长?”沈复兴慢悠悠的转身,语气突然变得缓和:“让战士们子弹上膛,挨家挨户给我搜,记得,态度温柔一点,可别像我这么粗暴。”
孙立人整个人颤抖了一下,这个长官太可怕了。
其他人更是汗毛倒竖,光是这些细节,他们一辈子都想不到。
沈复兴就这么站在村头,命人找来一把椅子,一边抽烟,一边眼睛微眯,冷冷地看着这个渔村。
可当他每每瞟向孙立人的时候,后者总是不自觉的站直了身体。
满脑子都是刚才沈复兴看似不讲理的突然发作,却又一举断案的场面。
很快,好几个渔民模样的人被带到面前。
看着顶在自己脑门上那黑洞洞的枪口,几人早就尿了裤子。
吓得!
可只有一个身材矮小,面容不那么黝黑的身影,只是低头不语。
沈复兴绕有兴致地走到他跟前:
“嘿嘿,你的,一会儿就要被死啦死啦的。”
(本章完)